“打造優(yōu)質高效課堂 洞悉教材高頻考點”研討會-心得體會
金秋十月,我們一行十人到北京參加了由神州智達創(chuàng)新教育研究中心主辦的“打造優(yōu)質高效課堂洞悉教材高頻考點”研討會。我參加了歷史專題的 講座,該講座有兩位來自新課改高考省的專家主持:一位是來自山東曲阜教研室的特級教師宋景田老師,宋老師主講的內容是“高考高頻考點及復習備考策略”;另 一位是來自陜西西安中學的高級教師徐賜成老師,徐老師主講的內容是“課堂有效教學設計”。下面我就這兩位教師的主講內容談一下我的體會。
一、對新課標下高考特點的認識:
第一,基礎性。對基本知識的掌握也是新課程標準所規(guī)定的課程目標之一,它不追求非結構類知識的廣度,更加重視對結構類知識的把握,就是要求掌握歷史人物、 歷史事件、歷史現象和歷史發(fā)展的基本脈絡。高考文綜試題的考查表現在知識考查的基礎性,絕大多數的題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識的考查,著重考察學生知識的理解水 平和思維深度,要求學生通過新材料或關鍵詞來分析問題、解決問題,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樓閣,它離不開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承載作用。
第二,歷史性。指的是歷史課程的育人目標通過“歷史事實”來實現,而不是抽象的理論灌輸,歷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,其獨立存在的價值就在于“歷史 性”,這體現在貼近現實、不避熱點。注重試題的現實性不是簡單地考“熱點”,簡單地圖解歷史,而是通過考點的選擇體現當今社會和世界的重大問題和整體走 向,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。并以此來考查考生學習過程與方法。如試題中的所涉及的“人民幣”“中美關系”“社會保障”等問題。
第三,人文性。就是對歷史問題的分析指向現實,具有現實性;指向學生的成長,尤其是指向學生“情感態(tài)度和價值觀的形成”,歷史教育本質上是人文教育,在素 質教育中起著人格養(yǎng)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礎性作用,《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》提出“必須全面實現其教育功能,在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養(yǎng)方面發(fā)揮重要作用”。
第四,研究性。通過“新材料、新情景”的創(chuàng)設與運用,利用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知識,倡導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知識,倡導研究性學 習,強調“史由證來,證史一致,論從史出,史論結合”的史學原則。知識能力、過程與方法、情感態(tài)度價值觀達到有機的統一,體現了歷史學科的基本特點,這是 新課標程標準所倡導的。
第五,地域性。各省單獨命題,體現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試題的重要特征。各省自主命題注意以地方相關的歷史知識為背景創(chuàng)設情境,為考生營造了一種親切的地域文化氛圍。
二、如何提高課堂效率,突出讀、講(聽)、練、評四個環(huán)節(jié):
第一環(huán)節(jié)——讀書:利用正課時間,明確目的和要求,按照學案,由學生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和計劃性地讀書,在此基礎之上理清單元與單元之間、課與課之間的邏輯聯系,構建相對嚴謹的教學知識結構,使掌握的知識系統化、條理化、網絡化。
第二環(huán)節(jié)——講(聽):在熟知基礎知識的基礎上,理解基本史實,突出重點、難點,提高歷史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(鞏固知識并逐步形成歷史學科思維能力)。同時,要針對考點進行知識擴展,教師最好做到精講多練,講重點,要突破每個考點的核心問題
第三環(huán)節(jié)——訓練:在課時復習結束后,要選取典型試題及時進行測試、反饋,可采取一課一小練(當堂訓練)的形式,以便及時鞏固落實,練習后,必須核對答案,分析總結。通過典型題目逐步培養(yǎng)學生的基本技能,如理解能力、獲取信息的能力、表述能力、分析能力、創(chuàng)新能力等。
第四環(huán)節(jié)——講評:包括教師的講評與學生的自評。每一單元測試及模塊測試后教師要重點講評,教師在講評練習和試卷過程中,要特別留心解題方法的講評,從而減少解題錯誤,提高應試能力。
三、平時講練要回扣課本,注意三個問題。
第一,回歸課本要“返璞歸真”?;乜壅n本不能讓學生簡單的翻看教科書,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教材的目錄、章節(jié)的標題入手,形成對課本的整體把握。讀書不宜翻開 即讀,不妨先回憶某一階段相關章、節(jié)甚至子目的標題,因為標題是“綱”,對這些“綱”的綜合、歸納,便形成了“歷史的階段特征、基本線索”?;貧w刻本是容 易的、過難的知識不作要求,基本掌握但容易出錯的部分是回歸的重點。
第二,回扣課本時對教材中具有結論性的句子要引起重視,不但要記牢,還要注意理解。
第三,教科書中的相關插圖、材料要與教材正文相聯系,注意其中所包含的歷史信息。